攻占要塞的核心并非依赖特定兵种,而是通过合理的兵力配置、战术配合以及攻城值计算来实现。要塞守军通常由多波次部队组成,包括初始守军和后续增援,总兵力约8000至12000不等。攻占流程分为两个阶段:首先击败守军部队,随后在半小时内拆除城防耐久。主力部队需具备5000以上兵力,推荐使用刘曹孙等经典组合,补刀部队则需2000兵力左右,而攻城部队需优先选择高攻城值的武将如木鹿大王、于禁等,每队兵力建议1000以上以确保效率。
要塞攻防的关键在于时间与兵力的精确调配。主力部队与补刀部队的出击间隔需控制在5分钟内,例如主力剩余9分钟抵达时,补刀部队需12分钟行军时间即可同步出征。攻城阶段需注意每次攻击会触发600兵力的临时守卫,因此拆迁队需保持足够兵力避免翻车。若条件允许,在要塞旁提前建造驻军要塞可大幅缩短行军时间,提升作战效率。未建造要塞时则需精确计算行军距离与时间差,避免因路程延误导致攻城阶段失败。
要塞守军强度约为普通四级地的70%,但系统建筑的城防值固定为200点。攻占时需确保校场达到四级以同时派遣四支部队:一队主力负责攻坚,一队补刀清理残血守军,另两队专攻城防。攻城值总和直接影响耐久削减速度,例如三名武将总攻城值120时,每次攻击可减少120点耐久。耐久清零后要塞即被占领,因此高攻城值武将的优先级甚至高于部分主力输出武将。
战术层面需注意要塞攻占并非单纯武力压制,而是多部队协同的结果。主力部队需能独立应对两波四级守军,补刀部队则需在主力交战后迅速切入战场。攻城阶段需利用要塞无法恢复守军的机制,通过车轮战连续消耗耐久。若同盟协作,可采用压秒战术让多支攻城队同时抵达,快速清空耐久并阻断敌方增援。
名望值需达到4000才能建造首个要塞,每增加500名望可额外建造一个。资源消耗包括8000木材、8000铁矿、8000粮草、1万石料及5个政令。攻占前需确保资源储备充足,尤其是政令数量,以避免因资源短缺导致战术中断。野外要塞的共享功能允许同盟成员无需等待建设即可使用,进一步提升了战略灵活性。
要塞攻占更注重武将搭配与战术执行而非兵种限制。灵活运用主力、补刀、攻城三阶段协作,结合时间管理与资源规划,即使非顶级阵容也能高效攻占。攻占后需立即部署防御,优先调遣刘备、赵云等高防御武将驻守,并升级烽火台等设施巩固战果。这种攻防一体的策略思维,才是征服要塞的核心要义。